内网

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,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;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:360、QQ、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,或者使用谷歌、火狐等浏览器。

下载Firefox

Plant Communications | 邓兴旺实验室何光明课题组揭示植物协调生长和抗病的分子机制

日期: 2022-06-28

当受到病原菌攻击时,植物需要将生长的能量重新分配到防御上,以抵御入侵者,这常常会导致植物生长受到抑制,这种现象被称为生长-抗性平衡现象。如何打破这种平衡以实现生长-抗性双优在农作物育种上具有重要的应用的价值。

2022年6月26日,Plant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我校邓兴旺实验室何光明课题组题为“Natural variation in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Replumless contributes to both disease resistance and plant growth in Arabidopsis” 的研究论文。该论文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(GWAS)发现,拟南芥转录因子REPLUMLESS (RPL)在促进抗病性和生长两方面均发挥作用。研究对约300个拟南芥生态型进行了生长和抗性相关表型的采集,利用GWAS对这些表型进行了关联分析,获得了近90个抗病相关候选基因。通过生长和抗性表型双重筛选,鉴定出了一个生长和抗性均受到显著影响的突变体rpl-4。进一步通过转录组比较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发现:一方面,RPL直接结合GH3基因的启动子区域,抑制该基因表达,进而抑制该基因介导的IAA-Asp的产生。而IAA-Asp含量的减少会导致病原菌效应蛋白的转运和表达受到限制,最终降低病原菌的繁殖,抑制病害的发生。另一方面,RPL还可以通过结合CHI基因的启动子,抑制该基因的表达,从而影响该基因介导的类黄酮的积累,解除类黄酮对生长素(Auxin)转运的抑制作用,最终促进生长。该研究鉴定到的RPL蛋白,协调调控拟南芥生长和免疫,其在作物中的同源蛋白为农作物分子育种提供了一个潜在的靶点。

RPL调控植物生长和抗性作用机制模式图

我校博士徐米琪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,我校邓兴旺教授和何光明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。我校已出站博士后、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王训成副研究员为GWAS和转录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,我校在读博士生刘静为表型采集和分子机制解析做出了重要贡献。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蛋白质与植物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、以及北大-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(CLS)的资助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2590346222001067


Baidu
sogou